微短剧里的包大人让普法宣传『数以亿计』

《包大人,现在是2025!》这部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指导的微短剧,以快手平台播放量超2.1亿、央视频平台春节档上新的微短剧播放量第三的成绩,成为蛇年最出圈的普法“年货”之一。…

  穿越到现代的北宋青年包拯与法官助理江南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捕捉着电诈犯罪的蛛丝马迹,逐一破解网恋、赌博等场景中的犯罪陷阱……这些极具张力的故事情节,源自普法微短剧《包大人,现在是2025!》。这部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指导的微短剧,以快手平台播放量超2.1亿、央视频平台春节档上新的微短剧播放量第三的成绩,成为蛇年最出圈的普法“年货”之一。

  作为微短剧形式的普法作品,《包大人,现在是2025!》具有独特的范式意义。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迈过了500亿元大关,首次超越中国电影市场,5.76亿用户消费着3.6万部新出炉的微短剧。如何打开“逆袭剧”“甜宠剧”以外的新天地,如何打破“套路化”“博眼球”的藩篱,是微短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人民法院的跨界普法,就是最新的“攻玉之石”。为了与轻快的消费调性相匹配,《包大人,现在是2025!》采用了戏剧性的穿越元素,但主题设置和情节内核上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作品。包拯这一角色带有的天然文化属性,与现代法院干警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形成呼应,更以其现实关怀在崇尚夸张与反转的微短剧货架上散发着正能量的清辉。

  如今,微短剧市场亟待吐故纳新,见多识广的观众也大多不愿接受僵硬刻板的说教。受作品特性限制,短视频在具有短小精悍、节奏紧凑、冲突密集等特点的同时,往往也因叙事结构单一、人物形象扁平遭受诟病。普法微短剧既需要适应市场氛围,又必须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劲头说透法律的道理,难度可见一斑。可以看到,《包大人,现在是2025!》为此亦颇费心思,它选择了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热点领域为切口,除了执法者与犯罪分子的“正邪之争”,又加入了包拯与江南的“古今之别”。有趣的是,《包大人,现在是2025!》还通过丰富人物层次减少了因时长有限带来的角色脸谱化的弊端。例如,影片除了展现江南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外,还描绘了她面对长辈催婚时的窘迫;开篇处“衙内强抢民女”的桥段至影片后期反转的情节设计,也勾勒出青年包拯在接触现代司法思维后带来的成长痕迹。正是有了这些精心配置的“佐料”,才让硬核的法律知识被烹饪得“绵软可口”。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创新探索法治宣传形式,除传统的影视作品外,交互视频、AIGC作品、普法脱口秀等新型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包大人,现在是2025!》正是普法宣传在微短剧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它的推出既是指引也是鼓励。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普法工作总有未经探索的“蓝海”,需要自责任出发、用巧思打磨、以决心成就。当包大人带着收获回到了他的时代,人民法院的创作者们则要在2025年为普法工作赋予新的意义。

  (苏航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上一篇

    政法视野网

    政法视野网——解读政法文明。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