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福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中国法治出版社在福田街道水围文化广场共同举办福田区“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正式拉开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帷幕。
活动现场设置了“立法直通车”,只需扫码即可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意见;法治长廊、法治游园会、法治市集等法治文化活动新颖有趣,吸引了群众到现场“沉浸式”体验“打卡”;法律直播间里,律师变身“主播”在线直播答疑,让法治文化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推动法治福田建设向纵深发展,助力福田创建“首善”法治环境。
普法出“新”更贴“心”
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宏表示,福田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将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创新大湾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获省委依法治省办全省推广;福田区平安建设考核连续四年居平安深圳建设年度考评榜首,群众安全感连续4年位居全市前三。当前,福田区正致力于落实“百千万工程”,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我们有决心以更大的力度建设法治福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拿出更实的举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运用更新的思维推动改革创新,探索河套地区法治建设、涉外法治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法治典范城区。
为了带动普法参与主体“全起来”“多起来”“融起来”,福田区2014年启动了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打造一支专业校园普法志愿讲师团送法进校园,十年来累计讲授法治课近10万堂,受益学生超380万人次。现场为12名“新雨计划”明星讲师团颁发纪念证书。
活动当天,福田人大、中国法治出版社共同精选近3000册与宪法有关的法律书籍,向群众赠阅。
租房合同已经到期,口头续约有效吗?朋友借钱不还有什么好办法?遗产应该如何分配?……在现场的法律直播间里,福田区民生律师团的律师针对福田企业、居民现场和提前征集的各类法律问题直播答疑。法律咨询摊位上,深圳市人大代表律师行业联系点的律师免费为群众答疑解惑。
普法活动出“新”,效果更贴“心”。来自福田的社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带来了宪法主题的诗朗诵和歌曲表演,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此外,现场还开展了一系列法治互动游戏,让市民在互动中掌握法律条文,增强法律意识;并设有“非遗+法治”文化区、法治市集,设置17个普法展位,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一系列内容轻松活泼、形式新颖的普法产品让群众频频点赞。
推动高质量立法
在“12·4”国家宪法日主题法治长廊里,《宪法照亮我们的一生》漫画展板以每个人或家庭的生活为视角,展示宪法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宪法照亮一生”“宪法发展历程”“深圳市人大立法工作发展历程”“福田区法治建设重点成果”四大展区展示了宪法发展历程、深圳人大立法工作成果及法治对福田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福田人大将宪法法律宣传、法律监督等工作作为履职行权的重点,在推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年,福田人大围绕关系全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协助推动立法引领增进民生福祉,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基础,积极协助上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订草案)》《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草案)》《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等39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或修订草案的立法征询,提出立法建议573条,上报调研报告2份,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首善民生幸福愿景。
创新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活动当天,立法意见征集处也十分热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福民社区立法联系点、水围社区立法联系点立法议事会成员,面向市民群众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广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等全国人大、省人大公布的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宪法宣传周期间,福田区268名立法议事会成员将全部“上岗”宣传宪法。
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把“立法直通车”开进社区、公园、写字楼,这样的“开门立法”活动在福田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市民广泛参与立法征询、提出更高质量的立法意见,今年底,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在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的方案》和《福田区社区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试行)》基础上,印发《深圳市福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立法征询工作流程,形成“十步工作法”,围绕“立法前调研、立法中征询、立法后宣传和评估反馈”全过程设定工作标准。
此外,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还创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采纳反馈激励办法,鼓励对参与提出意见建议的基层单位和个人,以及对提出意见获得采纳的基层单位和个人,通过适当形式予以反馈、鼓励和激励。 (唐荣 通讯员 郑瑜平 任冠元 )
头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