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检方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犯罪分子租赁“高墙大院”实施侵犯商标权案件高发。…

  4月22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1-2024)。白皮书显示,近4年来,房山区检察院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3件,其中九成以上为侵犯商标权案件,且犯罪分子多租赁隐蔽性强的“高墙大院”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职业化、链条化特征明显。

  白皮书显示,上述93件案件中,审查逮捕案件52件,审查起诉案件41件。案件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罪名。商标权仍是侵权“重灾区”,2021年以来,房山区检察院所办理的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占到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92.5%。

  据介绍,在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分子租赁“高墙大院”实施灌装假酒、制作汽车润滑油等犯罪,约占全部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总数的82.9%,且呈现出职业化、链条化特征。

  在房山区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2023年间,杨某、封某某(另案处理)在房山区一出租大院内,将低端散装白酒灌装到带有知名品牌注册商标的酒瓶内,包装后通过网络通信群寻找买主对外销售。此后,公安机关将杨某抓获归案,在其租赁的大院及库房内查获大量假冒的知名品牌白酒。经查,查获的未销售侵权白酒价值37万余元。当年10月,房山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对杨某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9万元。

  房山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隗立娜介绍,该案系一起利用“高墙大院”制售假酒的典型案例。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刑事打击,利用城乡接合部出租大院强隐蔽性的特点建立家庭式制假作坊,单线联系、分散租住,严重破坏营商环境。

  隗立娜说,针对侵权人租赁“高墙大院”制售假酒等案件高发的特点,该院探索用出租房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租人行政违法线索,向相关单位移送,促进监管治理。此外,积极应用销假销劣类投诉涉刑线索未移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判12345平台数据2000余条,将识别出的重点监督线索移送市场监管部门。房山区检察院还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空白领域”和“灰色地带”,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均获整改回复。(张雪泓)

    上一篇

    政法视野网

    政法视野网——解读政法文明。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