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浙江省温州市,位于瓯江之畔的江心屿亮起了璀璨的灯光。而在对岸的广场上,众多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在热闹的氛围中,一支肩戴红蓝警灯的队伍穿梭其中,这是正在开展治安巡逻的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莲池派出所猎鹰快反突击队。在温州鹿城,像这样的快反突击队已是每个派出所的“标配”。
近年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引领,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派出所工作流程标准化和保障标准化建设,夯实“派出所主防”根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规范快速响应
“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街上巡逻,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在温州市五马街经营服装店的王女士说道。
屯警街面、有警处警、无警巡逻,鹿城公安迭代升级警务体系,在全区21个派出所组建标准化快反力量,打造“最小作战单元”,实现对社会治安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被动接警到主动处警的转变,让警力调度更及时、出警速度更快,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
出警要快,处警更要好。为此,鹿城公安推出秒级响应、研判支撑、精准处置的一套“标准动作”。“7×24小时”随时响应,实现重特大警情全警联动、快速响应;深化基层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实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与巡处警力“音画”同步、并肩作战;对警情全流程“四色”预警,实现全过程监督,形成整体工作闭环……鹿城公安以标准化建设,确保每起警情处置都经得起检验,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分级预警处置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落实源头防范的桥头堡、第一线。
“你有一条新的风险提示,请关注。”鹿城分局防控治理中心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预警指令推送给社区民警。依托矛盾纠纷预警平台,鹿城公安实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标准化分级预警、处置。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民警将了解到的矛盾纠纷信息采集上传,矛盾纠纷预警平台接收数据后,通过分析,测算风险指数,并将结果分级、分时段派发到社区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指导社区民警把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
鹿城公安坚持“防”的理念,以警务站(室)标准化建设助推服务群众的触角向社区延伸。
南浦派出所南塘警务站打造“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组建“平安乐巡”队伍。在温州新二代城市科创园区里,仰义派出所新二代园区警务站民警每周开展园区夜访,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依托“生态警务+”理念,临江派出所在驿头村打造“生态联勤、生态联巡、生态联防、生态联宣”四位一体的联勤警务站,激活生态警务基层“神经末梢”。
95个联勤警务站(室、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如一盏盏平安灯;191名社区民警、849名社区辅警扎根社区,密切联系群众,切实筑牢了平安防线。
精准对接需求
“太方便了,下班时间在居住的小区就能办证。”11月的一天晚上,某小区物业办公室里,10多名群众正在排队办理流动人口登记、身份证补办等业务。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窗口开到小区物业,是鹿城公安今年创新推出的共治警务中的一项亮眼工作。
每逢各类大型考试,鹿城公安都会提前开启护考模式,开通考生居民身份证办理直通车,为线下办理户籍证明的群众提供全天候立等可取服务。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机制,鹿城公安服务窗口提前精准预判群众的下一步需求,跨前一步开展部署,既让群众“办成事”,又能实现“快办事”。
为纾解民忧,鹿城公安创新政务服务运行模式,公安业务“一站式”办理事项达120个;依托“浙里新市民”应用程序,以最强举措、最大力度为流动人口简化办事流程,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迭代升级“鹿邻灵”智慧警局,实现181项高频业务全天候办理。(谢佳 通讯员 刘万挺)
头条阅读